每看苔藓色,如向簿书闲。幽思缠芳树,高情寄远山。雨痕连地绿,日色出林斑。却笑兴公赋,临危滑石间。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佑相友善。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
一壑栖迟久,多生习气消。
行藏无媿怍,梦觉两逍遥。
倩鹤传山信,疏泉洗药苗。
晚来幽兴极,乘月过溪桥。
携酒新塘南,中夜欲忘归。
贪看月满湖,不觉露湿衣。
天高鹤声厉,风急萤火稀。
此夕不一醉,行叹破镜飞。
渔家亦喜事,未掩水际扉。
皇天有公道,处处皆清晖。
雪色云根出翠微,坚贞不与道心违。尘空自比神仙镜,路滑谁参佛祖机。
岂为砺金希世用,都缘韫玉发山辉。点头默契生公法,绝胜商歌叹短衣。
江上丹枫半摇落,檐间青女忽横陈。可怜范叔寒如此,谁解绨袍念故人。
束书来蓟北,题赋遍江南。不慕千钟粟,时分一味甘。
苍筠摇午梦,黄叶坠清谈。细酌天池坐,何殊绣佛龛。
晴日张帆意自新,雨中牵埭力犹辛。垂杨不断怀终古,白鸟相烦谢有神。
土垄时逢烧甓地,客嘲真作嗅烟人。腾腾枉自超江海,未识风轮胜火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