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摘山胜煮海,财货所源流。
建焙甲天下,赋入十倍收。
国计颇赖之,贡输何时休。
择人为提领,得贤从宛丘。
文章脱吏腕,风味登瀛洲。
佐职亦已久,再见春草抽。
郊原富枪旗,岁事日以修。
抚民端若子,疾恶信如仇。
驱车向凤山,父老观道周。
青春行画图,佳处时一留。
风前耳潺湲,雨后目纖柔。
酒酣已胜赏,珠唾挥钓钩。
咨予素么麽,受恩犹未酬。
铭心虽甚坚,抚己徒怀羞。
平生困坎壈,暮年尚依刘。
投公一纸书,远寄粤王州。
书传得妙帖,想像寒食游。
终防好事人,豪夺或巧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