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地安樵爨,秋烟满桂丛。祸因贫贱少,诗到乱离工。
有妹音徽隔,诸儿起卧同。数畦乌口稻,满待熟天风。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萧条犹见典刑垂,铁干铜标迥自持。镇定转怜风劲后,孤清遥对月明时。
危巢蔽日栖乌老,瑞骨留仙梦鹤知。几度宫墙鸣夜雨,凄凄如响壁间丝。
西来游宦半忙閒,六日迢遥道路间。回转羊肠三百里,天教马上饱看山。
忆从京国侍台端,颠著衣裳倒著冠。汉署夜回惊鹤起,晋陵春丽过驹看。
一麾敢拟能分竹,三褫随加罢握兰。摇落未须吟泽畔,故园松菊尚堪观。
殊方遇寒食,节物负年华。小雨偏宜柳,轻风未落花。
见饧如隔岭,对月共忘家。俗重之推庙,谁祠万里沙。
残日西楼映粉红,画眉吹蹙柳条风。
重来攀折人何处,肠断千丝一笛中。
子去客昭武,今侬怀旧游。
青山浑在眼,白发暗添头。
旅食今安好,归程傥滞留。
溪边因野步,试觅水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