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张生静者流,初亦好米汁。偶然逢嘉宾,浇灌必取湿。
以余淡荡人,开怀忘失得。敲诗铜钵殷,谈禅箭锋急。
禅颂举斩猫,诗歌追射鸭。杀活不可拘,俊气固难羃。
近知鲸饮非,久厌鸾刀赤。箴规同周何,唱和谢元白。
愿令禽集掌,无取兽抱帻。缅然雪浪中,怅矣杨朱泣。
誓将一指微,堙彼河江缺。因举岐亭诗,恬吟讽豪客。
客勿笑其迂,编刬已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