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
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客路心常慰,归栖气苦低。
经行天柱北,梦想雪峰西。
翠壁千岩长,苍烟半点迷。
何当同拄杖,重此听猿啼。
食禄分忧士,怜君独处难。囊头追孟博,断舌继常山。
雪映心犹赤,风吹骨愈香。伤心千古恨,挥泪洒斜阳。
鹤去亭空在,何人赋小山。断碑秋藓没,古寺乱峰环。
樵唱穿云过,渔镫背月还。萧萧木叶下,身坐画图间。
客疏随坐卧,院小隔炎凉。鸟语喧檐角,瓜藤爬女墙。
闲吟工部细,偶学步兵狂。笔外不多事,自炊茶饭香。
把酒直须判酩酊,逢花莫惜暂淹留。
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
白首思归归不得,空山闻雁雁声哀。
高城落日望西北,又见秋风逐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