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鱼书自远来,云是芷公付。郑重开缄读,一读一惊顾。
上言客子安,下言爱女故。伤春集正编,飞函远徵句。
书尽诗文续,泪痕满纨素。道女幼学时,聪明类天赋。
毓秀闺媛多,一时推独步。巧织迈回文,清吟等咏絮。
语出惊其俦,艺成动乃傅。面试信非虚,不栉良可慕。
选婿得乘龙,琼花依玉树。妇道况能修,内外称贤助。
七诫续班昭,老怀常悦豫。忽闻二竖侵,挟医急奔赴。
暝眩非关药,修短有定数。韶华刚四七,冥冥竟大暮。
滴泪到黄泉,忍听歌薤露。子夏昔丧明,哀至难自喻。
天下父母心,男女岂殊趣。吾谓君达者,斯言无乃误。
有生即有灭,循环理堪悟。流转大化中,孰是金石固。
年年花开落,开落在何处。世界等浮沤,何况沤中附。
色相本非有,虚空徒目注。万劫弹指间,此心定何住。
回头拍手笑,悟彻即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