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去年鼠齧涪翁文,今年火攻少陵诗。
虽云成毁有定数,天意于此可逆知。
我之所嗜何足计,上有先墨颜之姿。
况渠诗本贯忠义,在处神物宜护持。
向来一字且莫补,脱此千百何繇追。
我诗不工空自欺,天意岂欲警戒之。
不然身当贫到骨,俱应蓄此瑰玮词。
又疑风来劝勤读,邂逅俾之遭祸奇。
平生学易未有得,损益二卦须湛思。
诗成书以示我友,不惟自讼仍求规。
记当年,曾供奉,旧霓裳。叹茂陵、遗事凄凉。酒旗戏鼓,买花簪帽一春狂。
绿杨池馆,逢高会、身在他乡。
喜新词,初填就,无限恨,断人肠。为知音、仔细思量。
偷声减字,画堂高烛弄丝簧。夜深风月,催檀板、顾曲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