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拯物藉仁人,资治惟神君。神君天所赉,于以康斯民。
我公席世胄,荆玉早嶙峋。藜光起声价,御笔垂丝纶。
发轫首秋曹,晋秩辉华绅。心为明光烛,化雨沾无垠。
学邃若观海,交深如饮醇。下车轸民疾,敷教俗乃敦。
煦煦就冬日,霭霭披青云。困者渐以苏,休祯鬯群伦。
叩天呼借冠,情至童叟均。我从弦歌里,爱颂堂阴新。
皖江古名郡,千里遍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