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防秋急,三边杀气昏。鸣笳双雁落,伐鼓夜兵屯。
月照黄沙碛,风乾白草原。空持三尺剑,白首未承恩。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长空净无尘,皎皎悬明月。何处来钟声,身心忽超绝。
行年四十颜衰久,强半天涯叹离群。臣壮不如今欲老,后生可畏竟无闻。
冲寒黯黯孤城日,匝野冥冥大海云。从古书生能慷慨,一杯遥酹杜司勋。
天平合在名山志,山下祠堂更有名。何地定藏司马史,此胸谁负范公兵。
高屏落日云霞乱,杂树交花鸟雀争。要上龙门发长啸,世人无耳著鸾声。
三十年前二十时,小窗灯火对鞶丝。
如今此意从谁语,头白伤心只自知。
啼鸟惊春去,柴车特地来。固知逢不易,未尽兴空回。
海内思安石,阶前舞老莱。自从诗有约,夜夜菊花开。
瘦吟幽玩有馀妍,更向高人独乐园。无垢未应经露沐,不缁宁信受尘昏。
春风自识明妃面,夜雨能清吏部魂。插向胆瓶看更好,凛如明月荐雷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