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三山下,相逢慰所思。支离惊落叶,留恋惜连枝。
境静禅皆寂,身空病不疑。自怜尘土隔,徒有鹡鸰悲。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无分朝朝伴玉容,相怜唯听语惺忪。未尝天女唇中露,已灭飞鸿雪上踪。
鱼入深渊游得得,我罹情网缚重重。自知形秽非仙骨,怅望蓬山可再逢?
何年驱石贮仙家,曲磴岧峣鸟道赊。玉乳低悬迷日月,碧萝高挂积烟霞。
明河盥去星堪摘,孤掌擎看柱欲斜。到日瑶台秋正好,可谁同驭五云车。
南宫酒未销,又宴姑苏台。美人和泪去,半夜阊门开。
相对正歌舞,笑中闻鼓鼙。星散九重门,血流十二街。
一去成万古,台尽人不回。时闻野田中,拾得黄金钗。
除却五湖烟月外,只容春色入重关。可怜东国兔三窟,不见南山豹一斑。
独醉轩昂花柳下,无尘亭立水云閒。谁期造物输原力,更许清风恣往还。
洛城今昔衣冠盛,韩国园林景物全。功在三朝尊二相,数逾九老萃群贤。
当时乡社为高会,此日居留许款延。多幸不才陪履舄,更惭七十是新年。
箫鼓迎春日,喧喧客里闻。马消边地雪,旗暖晋山云。
隐隐川光动,微微柳色分。田园正好去,莫待有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