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落秋风酒半醺,驿楼津树大溪濆。夕阳鸿雁舟中见,明月梅花笛里闻。
独客秪今犹浪迹,故人何处更离群。盍簪尚有清宵梦,只隔闽关一片云。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心醉双翠翘。西厢月冷蒙花雾。落霞零乱墙东树。此夜灵犀已暗通,玉环寄恨人何处。何处。长安路。不记墙东花拂树。瑶琴理罢霓裳谱。依旧月窗风户。薄情年少如飞絮。梦逐玉环西去。
放船三家村,进棹十字港。
云山互吞吐,水草遥莽苍。
沙鸥下拍拍,野鹜浮两两。
萧骚菰蒲中,小艇时来往。
匡山如香炉,蓝水似车辋,梦魂不可到,于此寄遐想。
瘦僧迎寺门,为我扫方丈,指似北窗凉,此味媿专享。
我笑谢主人,聊可倚拄杖,吾庐已清绝,敢取鱼熊掌。
天风吹出掖垣声,浏亮缑山午夜笙。
错认阊门折杨柳,一时飞梦满江城。
倦愁生百睡,懒散付扁舲。肱枕浮云意,几嘘槁木形。
晚凉徐起望,瞑色已前汀。落照递还碧,远山次敛青。
无数啼鸟乱,一带幽花零。没尽永昼日,梦游乍遣醒。
高高山月一轮秋,夜半椰阴满画楼。分付驯猿攀摘去,渴茶渴酒正枯喉。
征车小住日初斜,几度流连兴尚赊。我逊野人是清福,一年饱看一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