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湛回流,荒城出花屿。
海色明远洲,岚光过新雨。
渔家孤笛秋,烟火疏林暮。
漠漠天际帆,苍苍鸟边树。
若人静者流,持竿得真趣。
取乐非取鱼,日斜忘归去。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栋宇非长物,弦歌有妙思。畸人虽委蜕,幼妇独留碑。
既雨饶春色,游丝空际飏。莺簧调柳陌,蝶粉腻花房。
日度迟迟影,炉焚细细香。为防风雨至,静坐惜韶光。
去年人面映纱窗,今日酸心傍石缸。白雪红霞俱第一,暖蜂寒蝶不成双。
神臣岁晚希调鼎,姑射年深拟度江。独立黄昏人似玉,刘郎重见亦心降。
簇簇排红树,行行傍翠岩。烟波摇古郭,江雨落春帆。
路滑难移屐,寒轻不著衫。乌衣相识燕,樯上话呢喃。
春雨春风,问谁染就江南草。燕娇莺巧。只是参军老。
今古红尘,愁了人多少。尊前好。缓歌低笑。醉向花间倒。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馀行药绕江郊。霜风扫尽千林叶,閒倚筇枝数鹳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