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极目滔滔也,怒浪拍长天。扁舟直破重溟,身世共茫然。
腾起龙宫光怪,现出蜃楼变幻,日月浴双丸。回首大江渡,更觉姿奇观。
兰闺里,盈盈女,怯惊湍。问谁似我帆底,巨浸纳胸宽。
但愿高堂百岁,安稳风波宦海,常此住来便。瀛岛倘能至,还欲访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