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大悟之人,能放心闲。弃利名、爱海恩山。食无求饱,居不求安。
更不狂思,不下忽,不高攀。
协气横横,甘露珊珊。用牛羊、车载循还。坎离交结,龙虎盘桓。
得至精微,水精热,火精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