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流分曲浦,缭绕古城东。岸转千家合,林开一镜空。
人生无事少,心赏几回同。且复忘羁束,悠悠落照中。
回环路不尽,历览意弥新。古木畲田火,澄江荡桨人。
缓歌寻极浦,一醉送残春。莫恨长沙远,他年忆此辰。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人多知遇独难求,人负知音独爱酬。常恐此心无乐处,枉称年少在并州。
家在五云溪畔住,身游巫峡作闲人。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虽有公卿闻姓字,惜无知己脱风尘。到头积善成何事,天地茫茫秋又春。
竹不容尘入,山宁与俗交。开门悬梵偈,置榻解僧包。
不见肘生柳,未闻头戴巢。葛藤非我事,笑语浪相嘲。
暂假夫妻一宿眠,禅心淫慾不相连。
昨宵姑顺君台意,多与虔婆五贯钱。
日晚闹窗,风暄游阁。檀痕腻嘴红沾脚。贪春何故更防春,藏针暗里无人觉。
园林取次花残,袅袅细腰难托。欲讳幽情,无奈黄俱落。
还记旧衣香,绕过韆鞦索。
大鹏从南来,众鸟皆戢翼。何忽冻老鸱,腩腩低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