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除日又暮,山险路仍新。驱传迷深谷,瞻星记北辰。
古亭聊假寐,中夜忽逢人。相问皆呜咽,伤心不待春。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置方丈之屏于十步之前,而不能蔽九仞之山。一指当目,可使不见泰华巅。
画灰促膝,谓弗闻焉。书其后者,不啻耳属于垣。勿恃已之明,勿谓人弗聪。
吾谁欺乎,与时偕行。
人心本真静,所欲乃异情。贪夫日割剥,溪壑何时盈。
有齿象焚身,吞饵鱼就烹。都台重国法,禁戒严且明。
化贪使为廉,四道归澄清。
偶逐闲鸥泛绿波。才听菱歌。又听莲歌。湖光雨后镜新磨。
山拥青螺。蒲展青罗。
风卷松声逸韵拖。似鼓云和。不见湘娥。眼前景物尽如它。
柳比双蛾。颊比新荷。
仙尔事修谒,篮舆近村。
田夫不避客,袖手立衡门。
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美人晓折露沾袖,
公子醉时香满车。万里丹青传不得,二年风雨恨无涯。
羡他南涧高眠客,春去春来任物华。
贯以柳条仍拨刺,芼之筠笋佐鲜肥。他年京洛憎凡馔,莫忘河亭染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