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除日又暮,山险路仍新。驱传迷深谷,瞻星记北辰。
古亭聊假寐,中夜忽逢人。相问皆呜咽,伤心不待春。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暑雨初收体为轻,远山尽出眼偏明。
诗凭写兴忘工拙,酒取浇愁任浊清。
绿树有阴休倦步,澄溪无滓濯尘缨。
老人本少凋年感,不奈江城暮角声。
幽人制清管,二指宣宫商。夕响随风迥,馀悲绕山长。
危叶振欲脱,微波动还扬。远近同一听,感余非故乡。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绕壁旧诗尘漠漠,
对窗寒竹雨潇潇。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疏松影里草玄亭,屋后群峰列翠屏。残雨小塘萍散绿,微风幽径竹摇青。
觞寻曲水流三月,剑拔寒潭洗七星。寂寂衡门无客到,林莺啼午梦初醒。
禁烟未睹燕子飞,料峭寒生透寝衣。欲去踟蹰情味恶,春归底事不同归。
叶叶深云湛碧,花花晴日摇红。
当是身薰成种,不干秋水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