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道为时裂亦有以,古道全收天地美。道非一道安可穷,时心好变将胡止。
不敢尽言今术非,且亦谁知古人是。其诸百家难遽陈,道之近仁由墨始。
独思禹勤兼利人,使人忧悲人自喜。墨经传播流古今,今之异人别墨耳。
摩顶移形出畸方,遂有如来称巨子。于戏墨子矫墨绳,能俾禹道幻如此。
漫言僧佛果非人,岂知枯稿多才士。今人倍谲转纷纷,情欲烦深空自啙。
坚白翻开骀荡涂,觭偶何殊謑髁理。从兹竞影复穷声,术自无休道曷已。
谁能毕世分卵鸡,我将独与犹龙栖。古之博大真人兮,至极岿然孰与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