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有夙训,闻在幼壮时。岂意衰暮日,乃复新验之。
茫茫上天理,讵可私臆知。百年大化中,流浪从推移。
信彼杞忧者,徒为众所嗤。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天高夜气严,列宿森就位。
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
世俗强指摘,一一立名字。
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
天亦岂有之,无乃遂自谓。
迫观知何如,远想偶有以。
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
浮名深般若,方寺设莲华。钟呗成僧国,湖山称法家。一尘多宝塔,千佛大牛车。能诱泥犁客,超然识聚沙。
踏雾天街艳步狂,微风一道染衣香。游人暗逐芳尘去,拾得儿家紫佩囊。
我梦骑赤龙,谒帝白玉庭。帝方奏大乐,钧天声冷泠。
木公起献寿,金母持银瓶。麒麟伏座下,凤尾芙蓉青。
蟠桃大如斗,一啖三千龄。太乙顾我笑,冷风吹面腥。
枕上愁多百绪牵,常时睡觉在溪前。
人前尽是交亲力,莫道升沈总信天。
岂无一弓地,载子三世碑。
碑端语云云,碑下冢累累。
白杨秋气深,碧草春露滋。
翻怜会稽山,禹穴不得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