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高生倜傥磊落英妙年,春秋五道落笔顷刻如流泉。
胸中云梦已八九,腹里琅玕俱洒然,昨日战胜如登仙。
仙棹西游拾青紫,巨眼青春阅才子。五色云中得桂枝,联袂看花杏园里,君家叔父闻应喜。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龙游宫沼凤游郊,通水明堂不剪茅。绵蕝草仪三日具,大亨飨帝五云交。
执舆已信神为马,和鼎宁容祝代庖。八月凉风张乐地,颂声洋溢播云巢。
未能追绮季,且复守东罔。
为有先庐在,它山忍遁藏。
潮神千里若云雷,日月如期早暮来。景觅东楼天下少,帘帷长对海门开。
两京三十载,梦寐在乡闾。叨䘵承明主,匡时愧腐儒。
淹留鞶带缓,愁思鬓毛疏。惟有秋霜意,今吾是故吾。
春到四经旬,元来未见春。
柳条将软碧,争献上番新。
拂拂秋风生桂枝,于门何日诞英奇。
请看素魄初圆夜,正是奎星呈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