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感丛暮齿,秋怀惨不温。青灯把书卷,兀若枯树根。
浊俗孰好我,素心情所奔。澹澹岁寒花,飘摇几枝存。
风人开县李,世德抗高言。能通老子学,亦眷佛氏恩。
晚节敦微尚,一篇醉心魂。何时起病友,潘胡共开樽。
方守敦(1865—1939),字常季,号槃君,安徽桐城人。出身世家,壮年随先辈吴挚甫致力维新,创办桐城中学。中年以后,专力书法与诗学,热心乡邦文献,奖掖后进。晚年痛愤日寇侵略,支持子弟参加抗战。诗集《凌寒吟稿》由其孙方管(舒芜)编定,黄山书社出版。
半生南走复西驰,愁过杨朱罢泣岐。远梦亦羞归海徼,贫游多是滞边陲。胡云不聚风无定,陇路难行栈更危。旦暮唯闻语征战,看看已欲废吟诗。
羌儿吹笛作龙吟,中有太古之纯音。
伊人已死笛仍在,千古月明江水深。
谁知巧匠寻山谷,蹙踏溪云采明玉。
云谷之竹色黯黯,浅紫轻红花映雨。
正声隐显初无端,造化推移指法间。
黄锺妍美霜朝暖,无射凄凉暑月寒。
轺车走遍天南北,此笛此声何处得。
韬之湘竹川锦囊,广坐聊持炫宾客。
弘农学士九尺长,颊颧山起鬓髯张。
从容奏罢阳春曲,气衰坦腹眠绳床。
由来雅器自有合,不与教坊管弦杂。
君不见开元名臣宋侍中,手挥羯鼓疾如风。
山气森岑入葛衣,砧声偏与客心期。僧窗连夜萧萧雨,又较归程几日迟。
圣心天地蕴,言语其精华。本末惟一贯,根香非两家。
薄言采撷之,入口如含咀。始知真滋味,熊掌不足语。
何处春偏胜,江门自好风。酒旗斜路口,花信短墙东。
多病一居士,双鬟二小童。题诗嵩雒去,可是白家翁。
片帆南下碧江湄,秋月芦花绾别离。此去莫惊潘鬓改,止缘忧国半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