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一春飞絮似游人,经时更疏狂。记谢家池阁,依依蘸影,曾傍新妆。
算有东风著力,吹梦到伊行。争奈相逢路,偏碍横塘。
飘泊人天无地,信楼头陌上,一例回肠。纵年芳未减,谁耐逐空香。
叹多少、征衫旧泪,向清明、检点易凄凉。斜阳候,近阑干处,都是愁乡。
朱庸斋(1920一1983),原名奂,字涣之。词学家、书法家。广东新会县人,世居西关。出身书香世家,为晚清秀才朱恩溥的儿子。幼时研读古典文学,尤酷爱词章,随陈洵学词, 13岁能吟诗,深得老师喜爱。青年时以词知名,长期系统研究词学,提出填词以“重、拙、大”作标准,后又加“深”字,对词学发展作出了贡献。除词学外,偶作明人小品画亦楚楚可人,书法习钟繇,雍容雅秀,尤工于小札和题跋。1983年,朱庸斋肾病复发,病逝于广州西关之分春馆。
绿遶青围古会稽,城东河上古招提。
巳公茅屋曾游处,渭北山人半醉题。
暂憩不妨停画楫,幽寻还得杖青藜。
旧人死尽惟残屋,竹密云深步步迷。
金地枕岩壑,登临荡郁怀。林泉围翠幄,仙洞锁阴霾。
秋练澄江静,云屏叠嶂排。坐凉风入竹,殿古藓侵阶。
潇洒来僧舍,嚣烦厌县斋。白崖今得到,无处问洪崖。
圣学失其真,由人认识神。识神生死本,仇怨结交亲。
经岁无人趣,惊看腊又残。霜添窗纸厚,风使衲衣单。
彻骨寒无路,扪心泪有端。一从汝到后,更益我辛酸。
风伯始恶发,雷师随怒张。
雨从来处黑,江到涨时黄。
稳稳过皇恐,徐徐下豫章。
不逢天借力,安敢夜乘航。
玉栏花药斗春工,雨湿胭脂脸晕红。丝管纷纷来赏玩,可怜吹落五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