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亦何云,问我何不怿。人只百年身,能消几两屐。
万物道为尊,朝闻死可夕。试观今传者,总非蝉冕客。
人理坦易凭,神机纷难释。塞马不终亡,蕉鹿岂真获。
再拜领教言,尘虑春水释。冥心与天游,归读羲皇易。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几日风沙结襟袖,忽传嘉惠眼重开。
交情不改乘车约,和气先随掞藻来。
元帅本由诗礼选,行人愧匪语言才。
相逢且喜论平素,若校文章未易陪。
倾座仙风冠颍奇,枳鸾移调位犹卑。
兰薰夕膳三林案,草妬春袍一采丝。
烟戍星残低序雁,陇天云断送歌骊。
报成结课行堪待,慰荐连章达帝帷。
远水空林羡一丘,春晖萱草共忘忧。浮名已恨藏身拙,薄技何能为国谋。
宦海风涛三尺剑,帝城雷雨万家秋。长公元是瀛洲客,天上夔龙结胜游。
论文思素友,缓步到芳洲。莺啭烟中柳,人登竹里楼。
春山如画霭,夜雨似琴幽。不独忘归去,兼忘杞国忧。
昨日道袍破敝。今朝便著新衣。有人问我这因依。且显同知厚惠。又恐著他华丽。弃之更不生疑。道家蓑笠最相宜。贫后安眠稳睡。
将军旗鼓镇西州,六诏猖狂一战收。馀墨朝犹磨楯鼻,重环夜已附刀头。
归朝却献王褒颂,去国惟存季子裘。醉里相逢歌按剑,沧江斜日水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