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梧乍见几枝残,幽思重重独倚栏。牛斗高悬更漏永,霜风凄断月光寒。
晓妆已怯罗衣薄,宵梦偏惊玉枕单。恨望佳期千里隔,芙蓉满眼对谁看。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沧海尘生望不还,虚空粉碎步方艰。
时人欲识今行履,一衲萧然云岭间。
斑斑兰玉不胜清,长羡于门久日荣。
共庆两苏离蜀道,从今二宋到神京。
三年刻楮真余事,一日乘槎定策名。
想得颐山来岁好,绿袍黄里照溪明。
莫道予乡鄙,斯文不稍孤。清风凭调遣,寒砚自耕锄。
橐笔家为客,倾情酒满觚。共期春浩荡,碧雨涨鄱湖。
陶令诸孙学行优,绕亭栽菊更风流。天施白露开逢节,地涌黄金买断秋。
劝客且簪头上帽,呼儿频泛掌中瓯。爱花老我今成癖,拟约相过共唱酬。
三清今日聚灵官,玉刺齐抽谒广寒。执盖冒花香寂历,
侍晨交佩响阑珊。将排凤节分阶易,欲校龙书下笔难。
唯有世尘中小兆,夜来心拜七星坛。
女流才调称相如,彤管丹铅日不疏。自是闺中无逸史,惠班徒读汉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