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宇新瞻金碧光,心依重此礼空王。曾参七偈耽玄教,欲扣诸天到上方。
风里磬声传净界,雨中花气逼禅床。逢僧久话降龙事,不觉归鸦报夕阳。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上玉丹文缕,珍杯赤理华。购自月氏国,投之处士家。
夜挥侵宝烛,春举夺桃花。仙人将桂阙,携去饮流霞。
啛啛孤韵入秋林,切切幽心语夜深。
惯不怜人成好梦,却凭好事戏相寻。
在床在户身难主,添恨添愁巧自深。
何不早从金笼住,傍人枕畔共哀吟。
忽在白云上,如浮沧海中。云消常作雪,天近但闻风。
谁问栖禅宅,曾为避暑宫。道人偏笑客,何事入寒空。
渐没楼台海气荒,倚阑犹及送残阳。碧云合处灯初上,秋思来时袂已凉。
攀塔嘂天天亦醉,促弦鸣夜夜非长。人间那得安心地,才信人间是异乡。
咫尺东园乐,无知簿领何。
春风连夜恶,闻道落花多。
怜吾居处似东屯,草棘荒凉郭里村。
明月有情先入户,青山无事独当门。
未能种秫五十亩,且为栽桃二百根。
不学灵云觅知解,花时相唤倒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