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昔闻廉公言,曾受孔子戒。讵惟莲社徒,严净超尘界。
洗心密以藏,义阐羲皇卦。参之在性天,睹闻所未届。
凛兹入德门,窒欲慎一介。上士敦躬修,力障堤防坏。
伟哉邵夫子,道南衍宗派。正学人伦师,警惕恒匪懈。
矢此闲居箴,砭俗寓深喟。哀彼夸毗子,纵度恣娱快。
躁进而苟得,侈淫乃交害。四者实循环,酿毒甚蜂虿。
覆辙盍鉴诸,沈疴须急瘥。置身廉让间,食色捐业债。
皇皇澡浴勤,寸丝原不挂。粹然复天真,微阴去夬夬。
精金汰沙砾,嘉谷弃荑稗。敬聆木铎鸣,底事徇膜拜。
三复祇腹膺,心神顿潇洒。未敢缀卮词,牵延等菅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