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抵九江作

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

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

鼾声邻榻添雷吼,曙色孤篷漏日妍。

咫尺琵琶亭畔客,起看啼雁万峰巅。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北斗离离柄渐西,披衣出户听晨鸡。

岂惟蒲柳先摇落,坐觉风云已惨凄。

断简不妨重料理,清樽随处可提携,穿林莫惜衣沾露,爽彻灵台胜宝犀。

更不成眠,何曾是醉,夜残独自彷徨。甚万千尘影,三两灯光。

风际瓶花吹冷,映不冷、羁客心肠。声声雨,催教恨迸,赚得人狂。

相望一江咫尺,嗟浩淼烟波,中有沧桑。剩酒痕如水,鬓角添霜。

未信蛾眉负我,遮莫是、我误文章。凄凉绝,魂儿梦儿,没个商量。

强将一祖配三宗,流派江西本自同。不是观林诗话在,谁知山谷学荆公。

春笼云润香,露湿青蛟瘦。偷学汉宫妆,舞彻霓裳后。

酥胸紫领巾,冰翦柔荑手。有意入罗囊,不肯成春酒。

西亭文墨暇,方塘含夕清。流萤竹间度,栖禽沙际鸣。

脉脉动遥思,念之感中情。欲鼓猗兰操,流飙激商声。

大宇东南久寂寥,甄陀罗出一枝箫。

箫声容与渡淮去,怀上魂须七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