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石遗翁长男公荆

残年未灭思儿泪,今与而翁共此悲。

我只吞声延气息,而翁犹及费文辞。

互为药误天难问,独许才强世所期。

料得九冥怜二老,兵戈相望更何之。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何事斑然虎,来依静者堂。

英姿犹讋物,画手必殊常。

快笔挥如雨,新缣洗似霜。

浅山迎暮黯,业苇得秋黄。

炳焕霞纹缛,晶荧镜目光。

前趋疑搏取,却顾尚摧藏。

仙子休骑去,将军莫射伤。

相随千里客,更欲卷还乡。

强醉重云欲散盐,三更飞霰忽惊帘。大呼何与痴人事,此意多应俗士嫌。

出户仰看天漫漫,持杯愁作夜厌厌。消除心事都无处,下尽中军三百签。

年少高才始发硎,小桃花下户长扃。承欢切至多容色,汲古精微入杳冥。

前辈风流今已邈,后堂丝竹汝曾听。西州门外山如旧,从此扁舟不忍停。

知十与知二,回赐同补哲。

所以孟坚表,九品较优劣。

人貌无明镜,妍丑孰分别。

物无权与衡,轻重亦不决。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

数椽茅屋住西郊,野趣真成俗虑消。临水偶垂无饵钓,登山时遇带书樵。

半村禾黍连深巷,五里轮蹄隔断桥。闻道春城游赏歇,夕阳林下独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