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余寿平同年七十

樊山酒坐接昏晨,盘郁其怀尚绝伦。

谁念功名归健者,聊同哀乐作流人。

艰危自试皇穹察,疾苦难忘谠论伸。

晚识长生有灵药,安心闲与海鸥亲。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势作金蟆立,呀然仰太清。每当三五夕,先放半规明。

耿耿淡横秋,银云影欲流。至今传渡鹊,终古隔牵牛。

离思经年阔,波光入夜浮。仙槎如可汎,天路接瀛洲。

荀卿子论心形,许负书说气色。

我虽□□□□,□□看未成碧。

诸生白发守章句,磊落长材自不群。河内已留贤太守,霸陵又起故将军。

铁丝箭簇鸣秋月,银错旗竿竖晓云。文采久为当路重,更期马上立奇勋。

适口珍鲜品格高,泥深海近不能逃。若教毕卓曾知味,岂肯甘心把蟹螯。

出门何路觅亡羊,日日红尘枉了忙。唤杀东斋赵夫子,不来看菊过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