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清才亚班女,家学绍中郎。一卷五言诗,玉振谐笙簧。
思亲赋蒿莪,忆弟梦池塘。澄怀鉴明月,清节含冰霜。
人事慨变迁,抚时多感伤。义心激苦调,幽意凄金商。
洞庭秋水深,木叶飞潇湘。灵妃鼓瑶瑟,天地皆苍凉。
潜蜦跃神渊,孤凤栖幽篁。空山悄无人,日暮秋兰香。
茅屋埋穷闾,所思在沧浪。灵珠俨盈握,尘壒随风扬。
少小侍宣文,纱幔授篇章。所愧性庸愚,学步终茫茫。
十年困墙面,师资未敢忘。缅怀列国风,二《南》何洋洋。
蔚为风教始,千载流芬芳。后世何陵夷,日下江河长。
浮华失明性,俗变嗟靡常。何当播希声,薄海休风彰。
古来移国俗,匹妇有札梁。仰止望高山,顾影心徬徨。
季耿惟末,孟冬之初。大火颓流,日月其除。嗟我怀人,离群索居。
山谷乖错,飞沈异涂。与尔同代,光景永殊。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出门仿佯,陟彼城隅。俯察绿水,仰瞻天衢。雍雍和雁,偏偏游凫。
感物兴怀,愤思郁纡。
修夜悠悠,寂寂闲处。情在心想,中宵寤语。有鸟自南,寄声谢汝。
飞鸟难期,徒独延伫。
精诚之至。崩城陨霜。韩凡丹青。化为鸳鸯。止必交颈。
飞必双翔。愿言与汝。携手同行。情若比目。离如参商,遗梦想象。
仿佛晖光。中心郁滞。伊怀永伤。
素秋授终,玄节敬御。逝将离征,我整我车。命彼仆夫,驾言北徂。
告别津裔,执手歧路。泛舟中流,□□载溯。临河叹逝,眷眷长顾。
越登关阻,逾历山川。峻阜隆崇,流水泉泫。旷野冥莽,修涂泯绵。
鸟鸣雍雍,木落缤翩。薄寒吹凄,微风交旋。惟时怆尔,悼物恻然。
远思遥奕,近念因悁。良夜弗寐,嘉肴弗餐。停驾踟蹰,进路槃桓。
心亦何为,顾怀所安。嗟行伊久,慨其永叹。气感异类,诚发心肝。
离禽赴衡,偏鸟鸣轩。思如寻萦,莫知其端。
古人罔极,今我不爽。愿言所钦,唯子靡两。情存口咏,心意目想。
形游神还,身去意往。伫立不见,瞻望佛仿。婉娈西路,遗忧养养。
人则惟旧,我好惟新。一日之隔,悠若三春。矧乃于别,越兼二旬。
薄暮愁予,思亦终晨。耿耿不寐,媚兹良人。今也亡此,谁与独勤。
夕宿路麋,朝发泽滨。良驷蹀足,轻车结轮。
替脱俯仰,荏冉时驰。秋来冬及,节变岁移。蓁蓁之叶,漂然去枝。
蔽芾丰草,殒其黄萎。无生不化,我心匪亏。眷眷屈生,哀彼乖离。
迟迟杨子,哭此路歧。缱绻之情,鄙我人斯。达者无累,内顾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