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秋雨潇潇,止不住纷来游客。恨前番,匆匆过境,停轮未得。
百草荒园三味屋,眼前一一酬饥渴。更饫心,遗物多存留,欣亲涉。
音与貌,久离隔。志与业,垂简册。对当前景物,思萦胸膈。
家境凋零催奋学,时危更使肝肠热。愿青年,誓志效前贤,腾鹰翮。
十载江湖,已负却、垂纶初意。怎便得、浮家泛宅,苇芦丛里。
雨笠烟蓑看浩渺,青山红树忘醒醉。漫随他、沧海阅风波,销豪气。
钓鳌愿,成虚拟。斩蛟志,空长誓。共兹泉雷泽,一齐收起。
但使得鱼能易酒,不愁举网嗟无地。好从今、一叶驾扁舟,恣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