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唐时升老亭,剪棘今重开。南瞻峨嵋阙,北峙凌敲台。
新公将家子,为僧亦多才。譬彼独鹤唳,安用群鸡猜。
或弹玉轸琴,倾耳濯纤埃。清风不知处,冷冽时时来。
吹云云窈窕,吹月月徘徊。幽人许共赏,渴心咀珍梅。
了然得真味,尘魔屡崩摧。令妷人豪杰,书名骇奔雷。
禅谈屡终夕,茗酌无馀杯。还歌太白篇,事往良可哀。
古今傥同辙,浩气不寒灰。
白傅杨枝,樊川绿叶,当时犹未成阴。东风晼晚,芳梦杳难寻。
回首读书亭榭,徒惆怅、花落春深。闲情赋、十年抛却,缄恨到如今。
画图还省识,娉婷左右,两两同心。算蓬山小劫,也历升沉。
试问重逢何处,拈红豆,空盼青禽。须珍重,香温茶熟,莫漫理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