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
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
精灵如有在,幽愤满松烟。
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
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
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
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
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
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
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秦灭汉帝兴,南山有遗老。危冠揖万乘,幸得厌征讨。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宁知市朝变,但觉林泉好。
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帝言翁甚善,见顾何不早。
咸称太子仁,重义亦尊道。侧闻骊姬事,申生不自保。
暂出商山云,朅来趋洒扫。东宫成羽翼,楚舞伤怀抱。
后代无其人,戾园满秋草。
日照昆仑上,羽人披羽衣。乘龙驾云雾,欲往心无违。
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国。灵气皆自然,求之不可得。
何为汉武帝,精思遍群山。糜费巨万计,宫车终不还。
苍苍茂陵树,足以戒人间。
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
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
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一忤中常侍,衔冤谁见知。
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
文侯耽郑卫,一听一忘餐。白雪燕姬舞,朱弦赵女弹。
淫声流不返,慆荡日无端。献岁受朝时,鸣钟宴百官。
两床陈管磬,九奏殊未阑。对此唯恐卧,更能整衣冠。
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
曹伯任公孙,国亡身不存。社宫久芜没,白雁犹飞翻。
勿言君臣合,可以济黎元。为蜀谅不易,如曹难复论。
六国韩最弱,末年尤畏秦。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
利物可分社,原情堪灭身。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
沂水春可涉,泮宫映杨叶。丽色异人间,珊珊摇珮环。
展禽恒独处,深巷生禾黍。城上飞海云,城中暗春雨。
适来鸣珮者,复是谁家女。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
电影开莲脸,雷声飞蕙心。自言沂水曲,采萍兼采菉。
归径虽可寻,天阴光景促。怜君贞且独,愿许君家宿。
徒劳惜衾枕,了不顾双蛾。艳质诚可重,淫风如礼何。
周王惑褒姒,城阙成陂陀。
我昔大醉清晖楼,烛前醉眼如沧洲。九华五老将心远,七泽三湘随梦流。
湘纹卧簟清如水,纨扇平头小奴子。黄叶声声枕上来,白云片片床前起。
酒醒楼扉曙月凉,青绫犹觉茝兰香。向来水木通幽处,始悟丹青落醉乡。
兹晨看画重携兴,更喜仲容初战胜。黄门给事此同游,玉堂待诏曾留咏。
九月黄花酒满槽,主人洗盏客持螯。风流笑傲清晖里,到处争传牧隐高。
惟昔永乐初,皇帝治明堂。取材苍梧野,在楩楠豫章。
督以给事臣,若曰伯善行。公素侃察闻,百辟得激扬。
譬如公输子,材悉良不良。此行固天简,公亦喜自当。
握节指八桂,伐鼓官舲扬。惟木弥万山,计材不计章。
昂霄及耸壑,乃适于栋梁。此处瘴疠地,气候日不常。
公病即不治,骨肉悬江东。无人事绥复,其魂怅彷徨。
枯藤束木函,一殡六十霜。嗟嗟榛鹤辈,祖死而后生。
但知彼有殡,不知在何方。坐辄向西南,行亦西南望。
虽剧返葬心,日月何茫茫。无财亦无时,犹盲者无相。
天实使汤公,官广得其详。书报在全州,湘山寺之旁。
如因曼父母,始知墓在防。二子读书毕,哭踊如初丧。
榛行不择日,即日裹糇粮。鹤云兄当住,小弟力颇强。
此榇所不返,不复载见兄。出门当严冬,雨雪满大荒。
九溪多鼍鳄,鼓涛播舟航。五岭饶虎豹,磨牙引饥吭。
鹤行无恐怖,孝至胆气刚。达彼全州境,入寺悲荒凉。
宛然三门侧,有垤记其藏。拜之号三绕,闻者痛肝肠。
发幽升輀车,奉还万里乡。白骨犹载肉,乐归所自生。
蔼蔼桑梓里,郁郁楸梧冈。得从先人兆,如齐返周葬。
况与元配合,孤雌成鸳鸯。剑适合延平,璧不滞咸阳。
剑璧不自能,良藉人所将。呜呼二子者,生死有耿光。
呜呼二子者,古义行于今。呜呼二子者,颓俗亦可兴。
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