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红妆玉箸寒,清秋银烛对阑干。无情最是它乡月,不就仙郎掌上看。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结庐东城下,直望江南山。青霭远相接,白云来复还。拂筵红藓上,开幔绿条间。物应春偏好,情忘趣转闲。宪臣饶美度,联事惜徂颜。有酒空盈酌,高车不可攀。
君复官南海,行踪总旧程。月色多乡梦,潮声动客情。
惯持三尺法,能使万人平。何日徵循吏,同游五凤城。
夕云映西山,蟋蟀吟桑梓。零露被百草,秋风吹桃李。
君子怀苦心,感慨不能止。驾言远行游,驱马清河涘。
寒暑更进退,金石有终始。光色俯仰间,英艳难久恃。
华盖拂紫微,勾陈绕太一。容裔被缇组,参差罗䍐毕。
星回昭以烂,天行徐且谧。
圣心天地蕴,言语其精华。本末惟一贯,根香非两家。
薄言采撷之,入口如含咀。始知真滋味,熊掌不足语。
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