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伏阙上书还,国士衔冤动帝颜。杀气始应高碣石,飞霜犹自满燕山。
风尘双泪绨袍尽,湖海扁舟白发闲。却念十年携手地,不知春色在吴关。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自性本来无执著,为仙为释更为儒。乍看卓锡依珠寺,须信栖神上玉都。
苦海波涛原浩浩,觉城色相本无无。大千世界河沙数,尽入如来一黍珠。
看山午发澄溪浒,度岭钟鸣日已曛。
百里川原平入眺,九霄星斗倒垂文。
短袍席映疏林月,高枕窗含叠嶂云。
欲访遗祠悲草木,早衰真愧道无闻。
碧天夜坠少微星,处士俄然梦奠楹。堪惜重泉閟玉树,谩怜洛社失耆英。
清名已著儒林传,潜德何惭太史铭。宿草寒烟封马鬣,贤良追慕不胜情。
天涯宦迹有浮沉,薏苡谁知马援心。东去田园成老计,西来风物起孤吟。
关城路断秦云渺,海甸秋生辽水深。莫向邻翁谈世事,从教白首卧丹岑。
凤池为客久,清梦忆松楸。诏许荣归日,时逢潞水秋。
黄花牵别兴,白雁逐行舟。拜扫先茔后,人誇是昼游。
记在涌金门,冷云成画。落月高楼水明夜。佯狂脱帽,行到宋诸陵下。
碧羊缠石藓,眠官野。
一湖莲叶,半城樵舍。西子嫣然晚妆罢。隔江雪浪,隐隐天风樯马。
狂思横万弩,迎潮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