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梅失黄昏,雁惊白昼,脉脉斜飞云表。絮不生萍,水疑浮玉,此景正宜舒啸。记夜悄、曾乘兴,何必见安道。
系船好。想前村、未知甚处。吟思苦,谁游灞桥路杳。清饮一瓢寒,又何妨、分傍茶灶。野屋萧萧,任楼中、低唱人笑。渐东风解冻,怕有桃花流到。
挂席过鄱阳,匡庐压湖内。舟行二十日,一与名山对。
弥旬风雨调,及此霁光贷。陵峦宿浮阴,绝顶舒叆叇。
豁然峙澄流,近遥有馀态。出自珠玑口,苍然青壁块。
倏忽暂逢迎,历历诸峰剀。插石拂层穹,积林吞众薆。
紫氛生其上,将无白日碍。下飞瀑布泉,潈射奔空溃。
洒落云天珠,势向扁舟碎。举头一挹之,烟颜坐可靧。
而我览胜怀,初符宿所爱。敢云默祝开,晴明我适逮。
虽云望中游,眼到身应在。云间意自清,尘外胸无退。
灵秀远相披,况与明湖载。因知造物奇,以湖作山配。
二三百里中,依依如襟佩。横侧一舟行,千岭争向背。
日暮征帆遥,杳然波上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