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俦乘暇日,散步入慈云。野气能遥接,秋光自独存。
小山侵竹尾,细水护松根。众果都连苑,繁花杂植园。
废兴徵老衲,文字哭孤孙。却幸重来好,禅床许北轩。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名园封植几经春,露湿烟梢画不真。
多谢许昌传雅什,蜀都曾未识诗人。
丁宁黄帽入苏州,吉利桥边泊小舟。
买得吴笺才可去,诗成免得向人求。
尺五城南迹似幽,乡心空折大刀头。杏花飞尽燕脂雪,日日东风未肯休。
南轩山色最宜秋,积翠千峰宿雨收。对客无言心自得,看云忽悟世俱浮。
风烟变态朝还暮,景物娱人去复留。不待淮南去招隐,便应从此赋归休。
千年物外还丹使,岂不衔珠首重回。遽远空香辞阆苑,竞随虚驾到蓬莱。
仙家得表明时兆,寿域原从此日开。不是瑶台无恋处,九苞金凤感将来。
稍治寻山屐,初裁半隐衣。
声声杜鹃语,犹劝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