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撤重阴,流猋四座来。西临柏阳山,南望铜雀台。
回首出中原,旷然千里开。公子大置酒,弦管间行杯。
华镫吐清光,飞盖自徘徊。古人一含情,于今安在哉。
乱离常苦多,欢极令我哀。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今日天气佳,曳杖出衡门。凉露湿芒屦,清风感帨巾。
幽鸟避人飞,游鱼畏钓沉。蛛丝映空张,饥隼号北林。
恶彼机事深,安能降我心。归来遣世虑,浊酒聊自斟。
离乱人相失,春秋雁自飞。只缘行路远,未必寄书稀。二月花无数,频年意有违。落晖看过后,独坐泪沾衣。
尽有风流似昔年。几回恨雨复嚬烟。生来不入灵和殿,恐被君王一晌怜。
蝶飞烟草,莺啼云树,满院垂杨阴绿。轻风飘散杏梢红,更吹皱、池波如縠。
珠帘日晚,银屏人散,楼上醉横霜竹。一春若道不相思,缘底事、红绡褪玉。
湖边山影里,静景与僧分。
一榻坐临水,片心闲对云。
树寒时落叶,鸥散忽成群。
莫问红尘事,林间肯暂闻。
秋色大荒甚,单于吹角时。移营千障急,转饷九边迟。
国事俱黄口,材官几白眉。向来歌舞地,回首半疮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