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江南寒意薄,未腊见梅芳。
为有轻盈态,都无浅俗香。
倚风斜夕脸,呵雪噤晨妆。
刀尺凭鲛杼,比邻托粉墙。
高枝笼远驿,侧影照回塘。
旷望黄昏月,嫶妍半夜霜。
一身来上国,三载别炎方。
不见南枝早,方惊北道长。
当时犹引领,此际故回肠。
泪尽羌人笛,魂销越使乡。
危楼难极目,恨酒怯盈觞。
未到卢家第,终虚白玉堂。
在死犹可忍,为辱岂不宽。古人持此性,遂有不能安。
其面虽可热,其心长自寒。匣中取明镜,披图自照看。
幸无侵饿理,差有犯兵栏。拥节时驱传,乘亭不据鞍。
代郡蓬初转,辽阳桑欲乾。秋云粉絮结,白露水银团。
一思探禹穴,无用鏖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