鹎鵊声中雨似丝,昏昏乡思苦难支。楝花风起归舟急,要趁黄鱼上箸时。
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鸿博,历官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
学贵身行道,儒当世守经。
心心慕绳检,字字讲声形。
吾已鬓眉白,汝方衿佩青。
良时不可失,苦语直须听。
明月上西轩,流光照积雪。开轩一长望,皎皎千里洁。
佳人怨遥夜,起坐弹金屑。为我操《孤鸾》,怅然感离别。
相思报瑶华,无使音尘绝。
秋夜紫兰生,湛湛明月光。偃蹇灵芝采,容裔紫华堂。
林木不拂盖,淇水宁渐裳。倏忽南江阴,照曜北海阳。
从此长往来,万世无感伤。
汲汲谋三径,区区卜一廛。艰难归旧隐,荏苒叹流年。
欲设维摩榻,重寻子敬毡。飘零来海角,华发已盈颠。
长安多路岐,西去欲何依。浮世只如此,旧山长忆归。
自离京国久,应已故人稀。好与孤云住,孤云无是非。
月初残,门小掩,看上大堤去。
徒御喧阗,行子黯无语。
为谁收拾离颜,一腔红泪,待留向、孤衾偷注。
马蹄驻,但觉怨慕悲凉,条风过平楚。
树上啼鹃,又诉岁华暮。
思量只有,人间年年征路。
纵有恨,都无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