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忆初购,粪壤频扫除。墙下古槐树,憔悴色不舒。
况遭众攀折,高枝且无余。爱护至今日,浓阴接吾庐。
数步已仰视,伟哉巨人如。非藉此荫庇,谁结幽亭居。
立为众木长,奴仆柽与榆。
(1435—1504)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号匏庵。为诸生时,即有声望,遍读《左传》、《史记》、《汉书》及唐宋大家之文。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东宫,进讲闲雅详明。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丁忧后,入东阁,专典诰敕。进礼部尚书。卒谥文定。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其诗深厚郁,自成一家。兼工书法。有《匏庵集》。
借问觉者谁,未许落言思。向日华堂下,寒温祗自知。
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
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十八学士谁比方,争如瑚琏登明堂。
立本丹青褚亮赞,至今遗事犹焜煌。
有隋之季天壤坼,英雄草昧皆侯王。
真人挥霍静区宇,遂偃干戈兴文章。
天策弘开盛儒雅,群髦会萃皆才良。
丈夫逢时能自见,智谋艺术皆雄长。
惜哉嘉猷亦未远,风流犹自沿齐梁。
吾读成周《卷阿》诗,吉士蔼蔼如凤凰。
能以六典致太平,远追二帝轶夏商。
唐初得士宜比迹,胡为致治非成康。
中间岂无河汾徒,唵遏师门竟不扬。
吁嗟房杜已如此,何恨薛生先蚤亡。
天之苍苍,而在山中。
大畜之象,验之于躬。
六尺之微,万善毕丛。
往行前言,浩浩无穷。
一以贯之,何所不容。
两间非大,此之谓弘。
牝马之贞,行地无疆。
古往今来,其道有常。
是以资生,至哉化光。
君子体之,六二直方。
直内方外,何用不臧。
守此这毅,贲育非铡。
泗亭之参,以此任道。
繇轲而后,孰其深造。
濂洛儒先,知德之奥。
非苟知之,亦免允蹈。
兴夫请书,朝夕戴抱。
懋哉懋哉,至於华皓。
南牧正纷纷,长河起塞氛。玉符征选士,金钺拜将军。
叠鼓摇边吹,连旌暗朔云。祅星乘夜落,害气入朝分。
始见幽烽警,俄看烈火焚。功成奏凯乐,战罢策归勋。
盛德陈清庙,神谟属大君。叨荣逢偃羽,率舞咏时文。
飞盖重临霜叶老,江山吞暗吐烟带。
诗情不论隔千里,酒令何妨宽一分。
到处经行多旧感,等閒谈笑亦奇芬。
平生不负梅花月,未是黄昏已半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