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笋班玉立五云阶,曾醉天家舞马杯。

坐困庚楼分月久,明从尧殿带春来。

洪钧暖入宫桥柳,金鼎香传驿使梅。

爆竹一声春梦晓,沈香亭北牡丹开。

李思衍

李思衍(?~一二九○),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馀干(今属江西)人。宋时事迹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伯颜率元兵渡江,以思衍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入为国子司业。二十五年以礼部侍郎奉使安南,还授浙东宣慰使。二十七年召入觐,拟拜南台御史,以疾卒。有《两山集》、《天南行稿》,皆已佚。事见《元诗选》二集《两山稿》、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一。今录诗二十五首。

猜你喜欢

日暮海天白,罗浮云气重。诸山皆隐跃,独现老人峰。

雨足新溪水,苔封古寺踪。当时茅屋上,应长几株松。

春秋忘蟪蛄,旦暮失蜉蝣。瞢腾大化中,扰扰何时休。

余今思古人,古人今在不?出门何所之,累累皆松楸。

连蹈东海死,夷老西山幽。身夭形亦灭,形灭心长留。

夜夜望北斗,日日登南楼。丈夫七尺身,宁欲为诗囚。

饮水聊疗饥,栽花能缔愁。惠然春风来,朽木终何求。

惟有黑甜乡,时时爱独游。

劝君莫要叹无官,门荫何如自致难。谁肯宦途为第二,玉阶好好唱名还。

北风吹落雪漫漫,转眼青山起素峦。平地已迷行径险,闭门犹怯拥炉寒。

池清有影惊梅重,夜永无声喜竹安。忆向庐峰凌绝顶,下方俱作白云看。

忆昨送君时,风光正春日。别离那可论,此心良忽忽。

虽有千万言,心悲不能出。深恐扰君思,回肠忍泪没。

自君远行役,承欢双亲膝。黾勉敢惮劳,夙夜怀懔慄。

初来未尽谙,儿女相辅弼。惭惶提斯心,安得往时逸。

风月非无趣,每每看令失。时或有佳致,十不能得一。

感念高堂慈,遇事必宽恤。有时怜其长,命之和新律。

亦欲博亲欢,苦思真咄咄。流光何迅速,夏去秋风疾。

相思惟自知,乌能向人述。忽得桐城书,青山已卜吉。

览之涕交流,岂敢望归必。老人竟颔首,许其返蓬筚。

又得津门书,周旋语意密。极论劬劳恩,去日若鞭抶。

汝心苟不从,遗恨当斧锧。故尔辞两亲,脱身不用乞。

在道感君怀,反复视君笔。忧思安能已,徒有泪横溢。

君诚不自聊,尚恐君心郁。何以报深情,珍重为君匹。

倦极入幽梦,相见在仿佛。忽为晨钟醒,劳生待谁嫉。

茫茫大块中,尔我定何物。好留泡影嬉,祇待白头毕。

从兄复登舟,亦任风涛䫻。万里若乘槎,苍茫近太乙。

云际山迢迢,枫林秋瑟瑟。寒沙群雁嗷,荒渚幽虫唧。

皓月一周天,片帆抵官室。悲喜涕重闱,亲情绕诸侄。

旧日闺阁中,妆台尽散佚。芙蓉尚含苞,丹橘犹结实。

依依我亲傍,留连复惕怵。聊慰罔极思,寸心中自劾。

且复爱年华,新妆待君栉。翱翔好致身,憔悴嗟吾质。

不然陶翟耳,吾岂慕高秩。堂上七十年,人情三百绂。

玉爪苍鹰云际灭,素牙黄犬草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