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与君晋阳日,倾盖结深欢。太行山色古,汾水朝阴寒。
陵谷有时变,不渝惟寸丹。咫尺秋风起,君应振羽翰。
即蹶君仍在,宁足挂眉端。祖鞭吾先着,翻疑多此官。
南州高士榻,信宿尚堪安。世态羞鸱鼠,交情自凤鸾。
男儿重意气,母悲行路难。士为知己死,念之发永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