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皇祐二年秋九月,九日龙门遇佳节。新都大夫孙隐之,报政优游共民悦。
升山高会宾主俱,满头黄菊泛茱萸。遥开醉眼极千里,身高气爽胸怀舒。
逢时感物以次发,诗成落落倾玑珠。初言府政好太守,化行岁稔民力苏。
喜声协气遨以狂,稚子负老老者扶。又言登临风景异,澄川秀野如披图。
殊方真赏到奇处,未来空只誇江湖。得之独善不在己,远遣遗我开烦纡。
嗟我江原亦民长,周遭百里平如掌。簿书役役甚囚拘,闻有岷峨无计上。
及闻治邑兹山奇,脚力不到神魄驰。谁知我亦好山者,箧中时复观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