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两制比三衙,千骑犹如布素家。何日龙巾容吐酒,而今纱帽自煎茶。
十年胶柱空调瑟,三月羹梅始见花。醉里不知身在此,梦魂犹傍御袍纱。
陆佃,宋熙宁三年(1070)进士,授蔡州推官、国子监直讲。元丰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时徙知邓州、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命修《哲宗实录》。后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副宰相)。家贫苦学,映月读书。过金陵受教于王安石。安石当问新政于佃,佃曰:“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熙宁三年(公元一〇七〇年),擢进士甲科,调蔡州推官召为国子监直讲。安石以佃不附已,专付之经术,不复咨以政。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每欲参用元祐人才,遂低佃名在党籍,能为中大夫,知亳州。
参佐已能迎刃解,弦歌更整乱丝棼。
胡为易地皆驰誉,信是高才本出群。
良木更须深雨露,善禾端自力耕耘。
仕途似子诚难遇,别语如余敢不勤。
孤舟明月转相亲,瘦影欺风强自珍。自古悲秋惟作客,况今年少不如人。
飞鸿肃肃身将隐,落叶萧萧夜向晨。几度渔歌连晓角,不堪旅思欲沾巾。
远梦孤难到,凭高烟景微。重留山仆怨,数别里人稀。
病用寒衣尽,书无定日归。十年行役事,俯首辄歔欷。
诗书非不乐,富贵竟何加。岁月流年晚,山川行路赊。
学须千古到,行畏一毫差。阃阈相期远,宁惟效兔罝。
动息遂成素,室家复其常。日远情渐疏,时变迹弥亡。
秋天易阴漫,薄寒中我裳。方如在远道,寥落悲故乡。
杳杳怀往事,沈沈抚流光。仓猝结中念,安定集众伤。
闲斋延余恨,浩思日飘扬。
一从仙去失仙源,树老台荒又几番。
尘世莫嗟无分到,星坛空自有名存。
竹边风健秋醒眼,花底泉香夜断魂。
多少寻真旧题处,我来重与拂苔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