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土炕霜侵罅。疗饥肠、槟榔供醉,鹧鸪堆鲊。几扇破窗尘黯淡,飒飒酸飙冲射。
又苦鸟、四啼檐下。旧说人生舍妻子,便客途、好处原堪怕。
何况似,浮丝挂。
沧江旧隐真潇洒。面茅堂、竹风麦浪,雨梳烟画。东去赤城霞气接,万里涛山云马。
听番舶、回帆鼓打。归矣吹箫吴市上,料王孙、尚有相哀者。
蟹螯巨,杯堪藉。
上苑春将尽,虚堂夜未央。过频先缓带,欢至促飞觞。
旧侣仍兰署,新诗自柏梁。群猜吾敢惜,万事尔俱忘。
近眼难禁醉,看人且斗狂。哀弦任楚袖,短笛据胡床。
传菜青浮甲,调酥玉缕妆。博喧枭扼雉,琴语凤酬凰。
惨淡梁园月,絪缊汉殿香。且饶宫漏永,骑马破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