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馀洞气,石窦通灵液。
发源已太孤,临崖千万尺。
井甃回飞湍,修绠收澄碧。
一饮清风生,肤寸寒云出。
出僧语似奇,老龙事无迹。
我来翠微巅,得此寒泉食。
东望子陵台,连峰对崷嵂。
下有十九泉,趾此相仲伯。
(1232—1303)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卒谥文安。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集》等。
花气天然百和芬。仙风吹过海中春。龙涎沈水总销魂。清润巧萦金缕细,氤氲偏傍玉脂温。别来长是惜余熏。
赋感邻人笛,诗留夫子墙。延年如有作,应不用山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气肃关河万绿摧,远游节物动悲哀。人牛不见晓烟重,草树有声山雨来。
老矣何堪米盐事,中之安得圣贤杯。遥怜鹤发孤云底,日望林梢一叶回。
潜圣峰云碧万层,萧萧杉竹托山僧。辜恩垂死馀双泪,扶病今生梦一登。
多日六经藏孔壁,何人十字志延陵。湖天秋水鱼书绝,寂寞孤阡挂古藤。
图书四壁烂生光,不似人间有讼堂。问字转烦杨执戟,论文重秘蔡中郎。
凉侵纨扇犹圆月,皎入金茎欲早霜。共此纤埃清永夜,漫劳云汉更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