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丝上寄深意,涧水松风生十指。
自乃知音犹尚稀,欲教更入何人耳。
隐峦,唐末匡庐僧,他的作品《蜀中送人游庐山》《牧童》《浮桥》《逢老人》《琴》。
花开沓沓金为粟,叶密丛丛翠盖烟。不分月中惟一树,要将秋色种诸天。
滩长有馀逸,滩迥不胜迟。山帽堆云絮,水纹飞雨丝。
鸥鸣如避弋,鸟倦盍投枝。无计繁忧整,聊因课小诗。
魑魅曾为伍,蓬莱近拜郎。臣心瞻北阙,家事在南荒。莎草山城小,毛洲海驿长。玄成知必大,宁是泛沧浪。
春色三分,犹未一、元宵才过。行乐处、软红香雾,未收灯火。杨柳梢头黄尚浅,梅花萼底红初破。待东风、吹绿满瀛洲,愁无那。无一物,为君贺。歌我志,君须和。问人生底事,必须奇货。好对青山倾白堕,休嗟事业违人些。怕他时、富贵逼人来,妨高卧。
不解贫而乐,唯期老者安。岁时更漏急,人事酒杯宽。
静夜鸣涛近,新秋带雨寒。邻鸡催晓起,自觉怯衣单。
向来廷诤伟堂堂,不负西山与紫阳。尽道拾遗当召黯,不应清诏久烦滂。
真儒事业谁能测,忧国忠纯不谩狂。一上蓬莱看云海,细毡归去论虞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