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惟昔永乐初,皇帝治明堂。
取材苍梧野,在楩楠豫章。
公素侃察闻,百辟得激扬。
譬如公输子,材悉良不良。
此行固天简,公亦喜自当。
握节指八桂,伐鼓官舲扬。
惟木弥万山,计材不计章。
昂霄及耸壑,乃适于栋梁。
此处瘴疠地,气候日不常。
无人事绥复,其魂怅彷徨。
枯藤束木函,一殡六十霜。
但知彼有殡,不知在何方。
虽剧返葬心,日月何忙忙。
天实使汤公,官广得其详。
书报在全州,湘山寺之旁。
如因曼父母,始知墓在防。
二子读书毕,哭踊如初丧。
榛行不择日,即日裹糇粮。
鹤云兄当住,小弟力颇强。
出门当严冬,雨雪满大荒。
九溪多鼍鳄,鼓涛播舟航。
五岭饶虎豹,磨牙引饥吭。
鹤行无恐怖,孝至胆气刚。
达彼全州境,入寺悲荒凉。
宛然三门侧,有垤记其藏。
拜之号三绕,闻者痛肝肠。
发函升輀车,奉还万里乡。
蔼蔼桑梓里,郁郁楸梧冈。
况与元配合,孤雌成鸳鸯。
呜呼二子者,生死有耿光。
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长。
朋游三十年,道谊曾不替。知公定交初,德音日相继。
公本西平胄,水木有源柢。少年擅才名,文词出新制。
上书排帝阍,此志一何锐。门停长者车,青眼风尘际。
仰窥古作者,流衍得真裔。主司跃然惊,擢桂亦常例。
献策回重瞳,一朝荷嘉惠。轩昂露头角,清光映宸卫。
寻常笑语间,历历邦家计。力深稽古馀,致远未尝泥。
大哉养材功,不负文明世。钟镛悬华轩,圭璧藉文罽。
令弟共翱翔,科重甲辰岁。发轫铨曹郎,优游养经济。
登俊拔芳翘,黜邪洗荒秽。公馀日扃门,惟有庭鹤唳。
读礼归故山,三年泪盈袂。夏官故本兵,独立谢权嬖。
三边诸将臣,始得重轻势。公心如青天,风月动光霁。
挥毫寓军法,烟云乱行缀。奉使历南邦,爽气消瘴疠。
西藩领参伯,简在荷先帝。公初度函关,在在减征税。
向来暴如焚,屏若扫以彗。所不活群生,臣也誓有毙。
人情甚苦荼,而我独深哜。移旌向浙江,山水心夙契。
相逢我知心,欢颜照堂砌。冉冉山云浮,滔滔海波逝。
倡和吊忠魂,情真句还丽。恶风从北来,群芳不胜脆。
万怪歘呈露,共讶天地闭。公时居左辖,只手披蒙翳。
抗冲等铁石,调剂参姜桂。哭声动九关,天乎竟迢递。
力穷叫苍梧,重华久云瘗。飘然得赋归,冰霜日凌厉。
乾坤浩茫茫,吾道真成滞。讣音隔三秋,乃复自燕蓟。
日斜望芜汀,些罢愁云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