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憭栗桧厅寒,醉倚琵琶倒鹖冠。
不似江州白司马,只成怨恨不成欢。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村豪聚饮自相欢,灯火歌呼闹夜阑。
醉饱要胜饥欲死,看渠也复面团团。
轻云卷箔月钩垂,正是青楼乞巧时。
牛女相望隔河汉,浪传天上有佳期。
天风吹作海涛声,挥斥浮云日更明。波上石鲸时吼雨,只知楼阁是蓬瀛。
世乱遂无山水乐,十年面壁海藏楼。金陵金口诗成卷,却怪茶村爱远游。
酒酣耳热不能歌,奈此一川黄菊何。
卧听西风吹好句,老夫无恨幕生波。
牢系扁舟在树根,依然风物晋时村。几年思采东篱菊,此际狂倾北海樽。
野鹤离群翔碧落,江鸿排字入黄昏。有人若学渊明隐,五柳萧疏静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