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春风得渔几度,向青油幕里。听朱十、细数词人,鸳鸯湖上三李。
见半箧、耒边乐府,周情柳思心先醉。遇东华香土,停鞭一笑秋市。
衮衮匆匆,文宴乍聚,恨分襟容易。更片霎、催艇河湾,俶装还指越水。
短长亭、垂杨暗雨。化离席、芳尊清泪。算相思,江北江南,定盈红纸。
从兹改岁,我渡秦淮,邈旧山云际。趁五两、金焦转舵,潜数烟驿,棹过杉青,访君梅里。
竹垞小住,绳床醧舫,潇潇疏筱秋声碎,闻故人、消息添憔悴。
游踪细说,流连罨画溪边,归期未卜冬底。
凌晨解缆,几日西泠,把木兰且舣。初不分、鸥乡重对。
酬酢正浓,忽唱吴趋,又将离矣。临岐后约,频萦梦寐,收灯过了鱼浪暖,盼蒲帆、卸处江天霁。
吟窗相望松间,除却填词,便寻孔翠。
尚书府中松十抱,直气贞心不知老。关中土厚根柢壮,十年间生地之宝。
上参云汉不屈身,世间草木斯为表。用之擎天天久恃,用之柱国国永保。
伐柯击奸拟顾笏,摘叶指佞比尧草。朝廷何可一日无,百不为多一非少。
凌霜傲雪古色存,苍苍直与秋天杳。孔明庙前有老柏,此物亦自因人好。
大观直谓古今同,时固难同贵同道。金花玉苓仙所食,只在长生不在饱。
须公采啖三万斛,四海苍生期寿考。
四面楚歌惊入耳,夜半英雄帐中起。帐中起,对酒歌。
盖世气,全消磨。骓不逝,涕滂沱,虞兮虞兮奈若何!
锦衣平日不曾湿,数行独为美人泣。垓下歌,声未已,鸿鹄又闻汉天子。
四皓偕来羽翼成,谁能遣此儿女情。目送手指心独苦,吾为楚歌若楚舞。